报复性消费还没到来,报复性价格行动已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有报复性涨价。
例如,海底捞开放堂食后的价格大幅上涨。虽然涨价理由没什么问题,但此番涨价却引发了广泛热议,再加上网友起底的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新加坡籍身份以及2019年以138亿美元身家问鼎新加坡首富等事,这些消息形成叠加效,在部分顾客心里形成了“污点记忆”,给海底捞品牌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让品牌形象受损,也让很多人对海底捞产生了抵触心理。
据悉,大众点评在关于“海底捞涨价了,你还会去吃吗?”的问卷调查中,有近80%的用户选择“不吃了”。这就是错误的价格策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就是咱物流行业的“价格战”。
据说,这次价格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汹涌澎湃”,战火是越烧越旺,范围是越烧越广。当下,不论是快递、快运,还是大小零担以及专线,大家都在一股脑搞促销、搞优惠,总而言之“降价”,甚至还有完全免费的。
例如,某些全国性的专线平台及快运平台,打出了1吨免费的价格,一时激起千层浪;某些快运企业在全网收货价上实行5折、6折、7折、8折优惠,还有的巨头更是直接打出了1-2折的价格;也有企业对阵犀利叫价:“运费1吨比专线便宜100元”的口号……大家你来我往,你追我赶,不断进行价格挑衅,直到某一方不再跟进为止。
如果说海底捞涨价的背后逻辑是在翻台数必然减少的情况下,用提高客单价来弥补损失,那么物流“价格战”的目的就是为了揽货,扩大单量、抢占资源和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效应。这使得市场洗牌加速。
价格战的效果是快速的、显而易见的。例如,前段时间安能就官宣公司业务量稳步提升,目前全网货量已突破去年同期水平,并在持续上扬。
这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也让那些游离在价格战外围的物流企业越来越焦虑和着急。因为别人业务量的每一次上涨,可能就伴随着你业务量的进一步下降,而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失去一个因价格便宜而转投他人怀抱的大客户,可能就会导致自己的线路坍塌,业务运营断裂。
所以,在价格战的围剿下,当自我生存空间越来越逼仄,受到的生存挑战越来越大的时候,很多企业都在考虑在犹豫:自己要不要加入价格战?要不要也搞促销?要不要为了留住客户进行“你降我也降,你低我比你更低”的价格策略?
要不要参与价格战,个人觉得可以基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 问问自己有没有这个实力和优势。
纵观今年搞价格战的企业,无外乎有两点支撑:
1)资本,这也是价格战致胜的关键。受疫情等综合因素影响,资本市场虽较为低迷,但物流行业还是有企业融资成功,且金额不小;
2)疫情下的红利,一是高速公路免费,二是油价的下跌,物流成本中过路费及油费本身就占了很大一部分,今年受疫情影响,高速公路的免费和油价的便宜都让成本有了空间。据悉,无论是快递还是快运等物流企业,这两个红利能让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下降10%-15%不等。
资本不是所有企业能拥有的,有这个实力的一般都是头部企业;疫情下的红利虽说理论上是归所有物流企业所有,但因为企业实力不等,造成企业话语权有高低之分,进而导致这些红利并不能真正惠及到所有企业,相反可能会集中被某些企业截取,中小企业极难享受到。
另外,因为企业规模不同,运营模式不一样,各家物流成本构成也不同。一般大企业因规模效应,成本会更低,优势更明显,小企业则没有这个优势,相反成本可能会更高。
基于这些,个人认为“要不要参与价格战”这个问题要慎重,如果你既没有资本支持,也很难享受政策红利,且自身成本很高,那么就不要参与这种冒险行为,一个不甚就是玩火自焚,伤人一千自损八百都是轻的。
2. 搞清楚自己要的是长期利益还是短期利益
针对市场竞争对手的价格挑衅,降价是一种可取的短期促销行为,一方面可以传达信息给客户,企业在对客户进行价格让利,另一方面可以在短期内抵消对手的价格冲击,能凭借低价格博人眼球获得客户。
但是,价格战并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获得,如果企业把价格战作为一种武器长期运用,或者经营一不顺就打价格战,那么必然造成企业财务失血,损人也不利己。
做企业,短期利益可能会让大家避免一些痛苦,快速获得可见的利益回报,但代价可能就是牺牲一些重要的长期利益。价格是降下去了,但涨回来就难了。
另外,很多企业把价格战当作抢占和维持市场占有率的武器,但请记住,企业的使命不是守住市场占有率,而是获利。所以,长短期利益,大家要搞清楚。
山东济南到柳州物流
http://www.jnlz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