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人注意啦!京津冀货车治污再次升级,最高罚款近50万!
近日,《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公布。《条例》表示:自今年5月1日起,京津冀三省市将协同防治大气污染,重点整治机动车尤其是重型柴油车排放不达标的问题。
此次北京市颁布的条例,将每个环节的责任都落实到个人。从车辆生产到注册登记再到排放检验,每个环节都明确规定了责任人以及处罚力度。
销售方:在本市销售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发动机、污染控制装置、车载排放诊断系统、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等设备和装置不符合相关环保标准的,由市生态环境部门责令生产企业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企业方:运输企业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单位使用不符合标准的燃料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不符合标准的燃料,并处燃料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驾驶人:逾期未按照规定进行维修并复检合格,又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处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可以暂扣机动车行驶证;经维修复检合格的,及时发还机动车行驶证。
排放监测方: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未履行相应义务,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条例》中的一大亮点,是首次在北京市此类地方法规中提出了“区域协同”的相关规范。“这是我国第一部区域协同统一对有关污染防治作出全面规定的区域性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认为,这为全国省级层面区域协同立法提供了制度范本。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11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河北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条例》中表示“违反本条例规定,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取消其检验资格。”
近年来,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除了国家层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地方层面的相关法规正越来越多地向着机动车等项目具体化。此前,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等地方已经出台了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的地方法规,但尚没有明确提出“区域协同”的内容。
未来,对机动车尤其是重型柴油货车的尾气排放超标问题,将越来越严格,希望货车司机们早做准备,规避风险!
http://www.jnlz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