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是关键,企业首先要做的是危难时刻如何对内凝聚力量。
疫情之下,中国企业焦虑已久。
虽然根据历史经验,总体来说,重大疫情对宏观经济影响有限,一般给受影响地区带来的GDP损失均在2%以内,且在疫情出现转机之后,很快就会出现反弹,更何况在中国人口基数和市场体量的保证下,中国经济必将会持续增长,恢复到正常状态,甚至攀至更高。
但是,当下中国诸多企业正在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也毋庸置疑,毕竟疫情结束时间不定,而企业生死有期,有的企业根本坚持不到疫情结束、经济恢复。
所以,有人说,这场疫情就好比大浪淘沙,将会加速市场洗牌,助推各行各业进行整合;届时剩下的,就是值得用户信任的好品牌。物流虽在关键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地位突出,但也不能例外。
此前,物流行业在趋势、科技、政策、资本、头部企业以及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就已经慢慢处于整合淘汰时期,只是过程更加漫长而已。现在,在疫情这个推手下,物流行业散小乱也许将会出现根本性转变。
现在很多老板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就是恐惧这个过程,没有企业想被淘汰,大家都想活下来。想活下来,就不能只抱怨,不能只把希望寄托于命运以及政府帮扶,还应该有更多思考和行动。
1 夯实基础是关键,企业首先要做的是危难时刻如何对内凝聚力量。
资本寒冬是一个贯穿了2019年始末的关键词,各行各业资金断裂、企业倒闭现象屡见不鲜。疫情的突然到来,更是如同催化剂,将问题放大,也将许多公司的计划打乱,致使很多战略规划无法落地。
现在很多物流企业虽已陆续复工,但摆在企业面前的不是复工后的康庄大道,「安全担忧、上游货主企业崩塌、运力短缺、成本压力、现金流有限」等问题,如同扼住了物流企业的咽喉一样,使其呼吸困难。
可想而知,老板的压力有多大。「不知去往何方,也不知与谁同行」,是许多老板们的普遍迷茫,心慌焦虑也是很多老板们的普遍情绪。
再慌企业不能慌,再乱企业不能乱。
生死危机下,有的企业在强硬地变相裁员劝退,有的老板再把抱怨、慌乱以及焦虑传递给员工,这导致很多企业上下一片混乱,人心不稳,怨声载道。
裁员能减轻成本压力,很好理解,但这是最好的方法吗?在我看来不是。因为出现大规模员工抱怨造成的人心涣散同样也是灾难,甚至比疫情更严重。
人心涣散是灾,同样人心凝聚则是力量。
2003年「非典」时期,阿里一位员工在参加广交会时被感染,马云得到确诊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那时正是阿里高速发展时期,员工们每天在公司加班加点,都忙不过来,如果要全员隔离,对公司是巨大的灾难。
几乎所有条件都指向阿里将面临一场灾难的结局。但马云和阿里巴巴最终挺了过来,且如同涅槃重生一样,一飞冲天。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答案是,内部凝聚力的高度统一,这也成为了此后阿里最有力的武器。
当时,在铺天盖地的指责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马云首先做的就是通过关怀和激励稳住人心。这使得隔离消息公布时,员工没有惊慌,且有条不紊按照要求为居家办公做准备。隔离期间,马云和另一位负责人,每天都拿着通讯录,一个个地给员工们打电话,了解情况,安慰人心。
人心有了,力量就有了,那么一切皆有可能,不然也不会有后来非典期间诞生的淘宝。试想,如果阿里人心涣散,内部凝聚力不强,那么即使马云看到了电商的趋势,淘宝也不会那么快诞生并上线。
《沸腾十五年》的作者林军曾说,2003年非典,不仅使得阿里在电子商务方面加速推进,更让阿里获得内部凝聚力的高度统一,阿里巴巴借此完成了自己从优秀到卓越的内部跃迁。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疫情期间,企业一定要注意对内凝聚力量,稳住人心,夯实基础,这样才能在对外发现趋势时,有行动力量。
2 企业第二步需要做的是内部管理查漏补缺。
这场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所有考验,都值得增强提升。例如:
在面对不可抗力时,如何合理安排员工工作?
在企业达不到复工条件时,如何减少员工对办公室的依赖?
未来,是否应该迅速学习数字化办公和数字化生存?
怎么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快速组织协调反应能力?团队该如何发展?
我们的产品渠道有哪些不足之处?
如何更好地为客户做好服务?
我们的业务工作和汇报流程是否可以更改加强?
我们的供应链高效吗?我们的资金储备安全吗?
我们企业在危机期的组织能力需不需要加强,如何提升?
我们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机制在不可抗力面前,如何更加完善?
例如,疫情期间,大家都感受到了运力的短缺,那么未来就该思考如何加强对运力的把控和联系,尤其是外部运力的补充。
总之,就是要迅速开始内部总结与反思,看看有哪些问题一定要改革;然后,全方位打造企业护城河。很多企业平时常说没有时间练内功,这时候正是一个机会,现在的每一分提升,在疫情结束后,都会让企业的力量倍增。
3 最后,就是对外发现机会,思考未来方向。
危机对于有雄心的人来说,永远是战机。每一次危机都是改变市场格局的机会。
2003年的「非典」是这样,它不仅催生了电商、快递物流的发展,也使得一些企业于危难中诞生成长,愈挫愈勇,最后成长为参天大树。
如今的媒体业龙头企业分众传媒就创办于2003年「非典」期间。「在此期间创业,很艰难,疫情和封锁,让业务开拓变得艰难。”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说,但分众公司依然相信电梯是城市化的基础设施,只有在电梯这个独特的必经的场景中消费者才会主动看广告,所以分众公司每天灯火通明奋斗到午夜,这吸引了门对门的投资机构软银的关注。
2003年5月,软银投资分众传媒,随后,SARS过去,分众与中国一起迎来了黄金五年,分众覆盖了中国90%的优质楼宇,成为了中国第二大媒体集团,赴美国上市市值突破86亿美元。
那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也隐藏着这样的机遇呢?
肯定有。就看大家能否看到并紧紧抓住。而能否预判到,关键看大家对疫情所带来变化的思考,包括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变化。
其实,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以及促进健康的保健等行业,已经迎来拐点。而物流方面,像无人配送、送货到家等再次受到关注,还有新出现的「无接触配送」等等。
另外,物流企业也要仔细研读国家和各地方颁发的相关扶持政策,从中找寻到对自己企业有帮助的信息并行动。
总之,机会留给有心人。面对不可抗力,请少些焦虑,多些思考,思考如何在危难时刻凝聚力量,应对挑战,转危为机,实现绝境逢生。
http://www.jnlz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