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期间(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6%。
改善目标
《方案》实施范围包括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济源在此范围之内,在厂家方面,推进重污染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企业集群升级改造,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强化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坚决治理“散乱污”企业。在汽车方面,将严厉打击黑加油站点,加快推进老旧车船淘汰,严厉查处机动车超标排放行为,加强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开展柴油货车在内的专项治理行动。
可见此次方案实施,对我们物流行业影响不小,尤其是货车司机,不仅货源厂家被限制、货物锐减,货车也被限行治理,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而且对货车司机背后的物流企业肯定也不是什么好消息。
其实这些都是物流企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由来已久的问题,对环境的污染是货运市场发展所必要的“成本”。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其实政府已经有了对策。
近段时间,我国铁路加大实施货运增量行动,集中推出多项货运新政策新产品,大力推动“公转铁”以及“公转水”。并且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由此可知,我国终于对一直以来,都已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运输结构下手调整了。
其实,释放铁路、水路货运运能,大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等工作早在去年开始就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6大行动:
一、铁路运能提升行动。加快干线铁路建设和改造,提高既有铁路综合利用效率,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力争到2020年大宗货物年货运量在150万吨以上的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接入比例达到80%以上。加快铁路市场化改革,建立灵活的运价调整机制,规范铁路专用线收费,推动铁路运输企业与大客户签订运量互保协议。
二、水运系统升级行动。加快完善内河水运网络,增强长江干线航运能力,大力推进集疏港铁路建设,2020年沿海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达60%以上。推动大宗物资集疏港运输向铁路和水路转移,在环渤海、山东、长三角地区,2018年底前,沿海主要港口、唐山港、黄骅港的煤炭集港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2020年采暖季前,沿海主要港口、唐山港、黄骅港的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原则上主要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
三、公路货运治理行动。深化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优化主要物流通道超限检测站布局,大力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加快淘汰更新老旧货车,实施机动车排放检测与维护制度。深化“互联网+货运”,推动道路货运行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四、多式联运提速行动。加快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完善节点设施布局;推动联运装备改造升级,促进集装化、厢式化和标准化应用。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鼓励铁路运输企业增加集装箱保有量,提高集装箱在铁路货运中的使用水平,提高沿海港口集装箱铁路集疏港比例。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开展商品车滚装运输、全程冷链运输、电商快递班列等多式联运试点。
五、信息资源整合行动。推进铁路货物在途、到达以及港口装卸、船舶进出港等信息共享,2019年底前,规模以上港口与辖区铁路企业之间全面实现联运信息无障碍交换。着力打通各类信息孤岛,推动政府资源信息开放,加快建设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
六、城市绿色配送行动。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和城市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制定新能源车辆便利通行等政策,加大新能源配送车辆推广应用力度。
不论是在运输效率上,还是节能环保上,铁路、水路运输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公路运输无法匹敌的,它们一旦普及,物流行业与政府政策之间的各种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随着铁路、水路货运不断的扩能增量,不久的将来大家网购的商品可能就是乘着快运货列或是乘货船到达货场,再由新能源配送车送到家里。
“公转铁”和“公转水”已是大势所趋,现在就希望政府加大工程建设铁路专线,所以咱们应该放眼未来,不用只顾及眼前小利。我商会也希望各位尽力配合政府政策,让政府全心投入到建设与规划铁路、水路专线上。毕竟,促进整个物流行业健康、环保的发展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