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9种思维搞联盟 物流企业不加入算我输!
我国物流的零担专线市场,规模达4000亿元以上。整个市场足够大,而当前的现状却是市场散乱、各自为政、行业竞争加剧、管理者思维传统、利润日益稀薄,如何走出一条活路成为当下行业关注的话题。
曾经的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有不少传统的专线物流企业尝试各种联盟整合,气势磅礴、信心百倍。但是到最后联而不盟,各自心怀鬼胎不了了之。
专线物流在联盟整合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挑战呢?
01缺乏互联网思维的生态打造
所谓生态,一定是共生法则,作为推动者一定要具备生态的思维,让被整合对象都有自己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不是被整合消亡。所有物流联盟的参与者,思维上需要开放,不要外表整合,内在各自为政,否则结果一定没戏。
02倡导者必须要懂得“舍”与“得”
物流专线联盟发起企业,不仅要做好自己、树立标杆,同时要思考好“舍”与“得”、“德”的关系,只有自己先“舍”,付出更多的人力、财力、资源等,才能“得”,最后实现的是以“德”来整合。做生态养鱼,必须要先付出。
03从整合第一天开始,赚钱是王道
参与联盟的所有企业,之所以愿意结盟整合,根本原因是面对危机束手无策。而作为推动者,一定要从抱团的角度,让大家多赚钱,从上游业务角度去为大家服务,才能树立共同的方向,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战略,图的就是一个“利”字。
04组建专业管理团队,且不能过分求快
不管是宋朝的水泊梁山、还是明朝的李自成起义,最后都可以看出草莽出生的整合者,没有专业的运营管理,最终一定是扯谈。未来真正的成功者,一定是具有大局思维,卓越的管理运营经验的企业和专业团队,而且需要漫长的周期。
05光整和联盟运力平台,没有货源也是白搭
大多数物流联盟整合者,他们具有本地货源的优势,希望通过对流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对开的网络,从一条线路扩展到多条线路,最后形成一张网,即专线联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过去10年不知道有多少中小物流企业都在做这样的尝试,但真正成气候的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在于,整合企业根本没有从上游货源进行拓展,只是被动地做集货,大部分的货源都是商贸、零售体系的流量。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供应链渠道逐步走向扁平化,未来的上游渠道零售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如果继续坐以待毙地等待货源,迟早会有断粮的一天。
真正要做专线联盟物流的企业,一定要在树立一定品牌的基础上,从上游获得持续不断的货源,联盟组网过后直接品牌化,有利于与货主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
06资本驱动的时机要对,还需要稳扎稳打
专线物流联盟平台的整合,一定离不开资本的驱动,因为整合多个线路成网,需要从品牌建设、运力对接、资产整合等多个维度入手。但要注意的是,资本求快,物流企业求稳,这是一对天然矛盾。在选择时不仅要看财务资本,更要对整个物流产业链有战略投资的资本,而且需理性看待物流业发展的商机,这才有成功的可能。
07心态决定了能走多远,耐心是成功关键
专线物流的联盟并非一日之功,对于不同的对象,整合的时机也不一样。志同道合、甘当风险,敢于创新的,应该是首先整合结盟的对象。树立标杆后再逐步影响,整合者需要倾注大量的投入。心态过于急躁是走不远的,在整个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的阻力,耐心与信心是成功的关键。
08商业模式的升级,是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专线物流联盟整合,更多的是让大家成为品牌、资源、资本、系统、标准等多维度的利益共同体。在商业模式上一定要考虑升级盈利点的价值,专线联盟平台玩的是众筹思维,平台的盈利模式上,要定义到升级思维。
09每一个参与者都要清晰地明确权责利
联盟就是抱团,除了资源整合、利益分配之外,需要清晰地明确权、责、利。付出和收益一定要实现规范、科学,否则很容易就散伙了。
专线联盟模式时至今日,虽然有的联盟已经不欢而散,但是现在断言对错还为时尚早。模式无对错,关键是看执行!需要一些有新思想、新思维、敢于创新的物流新锐大胆的尝试,每一个新事物、新模式的出现,都是在不断试错过程中走向成功的。
http://www.jnlz56.com